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该如何康复训练?训练时注意哪些?
2020-04-20 15:23:39系统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该如何康复训练?训练时注意哪些?
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就是膀胱功能障碍,由此会给患者的排尿造成困扰,给病人的生活乃至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尽量使其恢复到最好效果。那究竟该如何开展康复训练呢?在训练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留置尿管。对于出现排尿障碍的脊髓损伤患者,可以给病人留置导尿管,并定时使其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可以1~2个小时开放一次,然后逐渐的延长到4~6个小时开放一次。在每次开放导尿管的时候可以给患者按摩膀胱,增加膀胱的肌张力,促进膀胱肌的收缩。
2、叩击法。医护人员或者是患者家属还可以用指尖敲击下腹部膀胱区10~20次,每隔2~3个小时一次,在敲击时需要注意用力不要过大,要有节奏性,这样可以刺激排尿肌收缩促进排尿。
3、训练排尿意识。可以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或者会坐位,身体保持放松,然后抬臀3~5次,多次刺激大腿内侧,在训练时要深吸气,然后尽量往下腹部用力,做排尿的动作,使患者实现意念排尿。这样的训练每隔4个小时训练一次,每天训练3~5回,直到患者建立排尿意识。这样做有利于膀胱感染的引流。
4、拔尿管时机。什么时候拔尿管最合适呢?患者在逼尿时能够从尿管旁溢出尿液大约100~200毫升,而且是连续数次,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拔掉尿管。
友情提示:
患者在接受康复训练的时候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同时也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康复指导,尽可能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过程中,这样才可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