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如何预防压疮
2020-04-20 15:55:52系统
住院患者如何预防压疮
【你知道什么是压疮吗?】
压疮或压力性溃疡,常称褥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伤,如溃烂和坏死。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您或您的家人带来痛苦,而且降低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全身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压疮发生的原因】
引起压疮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摩擦力,剪切力。
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皮肤经常受到汗液、尿液、各种引流物的刺激变得潮湿,使皮肤抵抗力降低。皮肤组织极易破损。
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全身营养障碍,营养摄入不足,皮下脂肪减少,肌肉萎缩,一旦受压,受压处缺乏肌肉和脂肪组织的保护,容易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出现压疮。
【哪些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❶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瘫痪、昏迷患者。❷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者。❸大手术后不能翻身或翻身较少者。❹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者。❺水肿、疼痛、肥胖患者。❻老年人。❼石膏固定患者。❽大、小便失禁。❾发热患者、使用镇静剂的患者等。
【压疮的好发部位】
1、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
2、侧卧位:耳部、肩峰、肘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
3、俯卧位: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骼嵴、膝部、脚趾。
4、坐位:坐骨结节。
5、最好发部位:骶尾部。
【压疮的分级】
1.第一期(淤血红润期)为压疮初期,局部软组织受压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
2.第二期(炎性浸润期)红肿部位如继续受压,局部的血液循环得不到及时改善,局部红肿向外浸润、变硬,受压皮肤的表面呈紫红色,有小水泡形成,极易破溃。
3.第三期(浅度溃疡期)水泡继续扩大,表皮破溃,露出创面,有黄色渗出液,感染后创面有脓性分泌物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疼痛加剧。
4.第四期(坏死溃疡期)坏死组织侵入直皮下层和肌肉层,感染严重者,可向深部和周围组织扩展,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坏死组织呈黑色。如不及时控制感染,可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病人生命。
【预防措施】
(1)请您至少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皮肤。
(3)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4)经床或轮椅搬移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拉动床单协助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跟保护垫。如果您长期使用座椅,每20~30min移动一次受压部位,并注意患者足的放置。平卧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0°,并在患者侧身下垫软垫,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体位,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给患者放置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5)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以防擦伤皮肤。
(7)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8)平时注意多活动身体。有活动能力,一旦病情许可,不要睡卧过多。不能单独行动者,应在他人帮助下适度活动,应尽早离床。
(9)对感觉障碍者慎用热水袋或者冰袋,防止烫伤或者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