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有一天能自豪地说,我是养老护理员

2013-05-17 18:03:08

 
62岁的蒙飞民二胡拉得很好,他还组建民乐团,拉拉琴、说说笑,日子过得很舒。很多人都会认为老蒙这是退休了,懂得受生活。“错了错了。其实我是一名养老理员。”蒙飞民说。
 
4月28日下午,在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和广西江滨医院为陪护员举行的庆祝五一、畅谈中国梦的活动上,记者见到了蒙飞民。谈起养老护理的工作,蒙飞民感觉更多的是荣幸与责任。1995年,蒙飞民就开始在医院做起了陪护员。“当时找不到事情做的时候,有个亲戚年纪大了,住院需要人照顾,就请了我,干点帮喂饭、换洗衣物的活。”蒙飞民说,他就是这样入行的。
陪护完一位生病的老人,就由熟人介绍,再照顾下一个,这样一干就干了10多年。“我刚到这家医院陪护的时候,干我们这行的才几十个人,而且行业内很乱。”蒙飞民说,抢病人的事情以前屡有发生。一两年前,在医院陪护的人员都没有职业资格证,都是自己找或熟人介绍就有活干。有时候,为了抢到一家“生意”,就出现在家属面前互相掐架、抢“病人”的情况。对于家属而言,他们对陪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难以判断,往往就是看得顺眼的就雇佣,以至于最后不欢而散。2012年,广西八桂女子就业服务中心和广西江滨医院合作,在医院陪护的人员都要经过培训和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认定,持证上岗、统一管理。“我觉得挺好。好几年前就看新闻说了养老护理行业要规范化,我还在想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蒙飞民说。
 
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以后,陪护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没有了,家政公司在陪护员中择优向家属推荐。来自扶绥的卢阿姨对此也感同身受,她在八桂培训获得从业资格证后,在江滨医院当护工七个多月了,“在这里终于有了一个归属,不再像是个没有娘家的人。以前当陪护就像打游击一样,在一个医院干了三四天又要跑到另一个医院,基本上靠老乡互相介绍工作,很容易就造成老乡垄断,靠自己比较难找而且不稳定,现在公司统一派工,谁熟练就用谁。”养老护理员行业从无序到规范,让蒙飞民看到了希望。蒙飞民说,他还能再干两三年,“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护理员的队伍也越来越大,我希望不单只是在这家医院,而是整个行业都能规范化、专业化。”蒙飞民的爱心和细心在医院是出了名的,因为他懂得照顾老人很需要耐心和爱心,因此他也希望养老护理员们在照顾老人时都能充满爱,这也应该是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我更希望这份职业得到尊重。”同样是养老护理员的苏阿姨说。苏阿姨从业也有十几年了,因为陪护病人做的都是又脏又累的活,直到现在苏阿姨还向家人隐瞒自己的工作。“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对我们的工作存在偏见,容易被人看不起。”苏阿姨希望,有一天她能大声地对家人说“我是一名养老护理员”,希望这份工作能让她感到人的价值和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