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深入社区开展“走出高血压认识的误区”专题义诊活动

2016-05-16 17:49:27

我院深入社区开展“走出高血压认识的误区”专题义诊活动

    5月14日上午,我院组织10多名医务人员深入凤岭名园小区开展“走出高血压认识的误区”专题义诊活动,为小区群众提供了义诊和健康咨询2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1000余册。
    在义诊活动现场,医务人员在给小区居民测血压、血糖、体重指数等一般的检查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向患者宣传防治“高血压病”的健康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前来就诊的何先生说:“我有高血压好几年了,在医院开了一次药以后,平时就自己到药店买药,也不知道服用的药物与病情对不对症,通过此次义诊,了解了蛮多的用药知识和平时要注意的细节,收获不小,很有帮助。”
    参加义诊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英表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数已突破3.5亿人,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被称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高血压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希望通过举办此类宣传义诊活动,广泛的宣传号召,提高群众对高血压的重视程度,引导群众更加科学、合理、安全、便捷、省钱地预防和治疗疾病,从而减少高血压的危害。
    专家同时提醒,要把血压控制好,预防因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心肌梗死等致死致残很高的并发症,关键要纠正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误区一:高血压可以根治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可以根治高血压,不必再服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轻信。
    误区二:没有头晕血压不高
    一些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没有头晕,血压就不会高,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大部分人得了高血压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误区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些高血压患者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降压药吃吃停停,会引起血压忽高忽低,上下波动,有损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危害很大。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等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四:血压正常后就停药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大多数人需终生服药,即使血压得到控制,也要长期维持。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高血压患者认为,血压已经正常了,天天服用降压药会使自己的血压越来越低,这是不科学的。其实,药物和食物一样,每天都要进行代谢,患者服用维持剂量的降压药,就像每天吃饭维持生命一样,不会使血压越降越低。
    误区五:降压迷信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误区六:一手拿着酒瓶,一手拿着药瓶
    坚持服药对降压很重要,但只注重吃药是不够的,非药物治疗也直接影响降压效果。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所以,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戒酒、戒烟、减肥、限盐、合理膳食、有氧运动等,否则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七:看一次医生,长期不复诊
许多患者认为,自己照方购药,可以不到医院检查。但是,病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各种原因,血压会有所波动。患者长期不到医院复查,就难以发现病情的变化情况,也难以达到降压治疗的目的。


图一 义诊现场

图二 义诊现场

图三 活动现场

 


                                            (宣传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