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助患者远离颤抖

2017-04-12 17:42:19

        4月11日上午,我院组织神经内科专家在门诊大厅举行“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筛查和免费康复治疗活动。共有70多位中老年人参加了义诊,筛查出2名帕金森病患者并进行了首次康复治疗。


图片1:义诊现场

        来自玉林的韦阿姨在女儿的陪同下,迈着略为迟缓的步伐来到了义诊现场,细心的庞国防主任医师看出了端倪,经过问诊和检查发现,韦阿姨出现帕金森病症状已一年多,表现为左手无力,动作迟缓不灵活,日常生活主要依靠右手,左侧肢体肌肉僵硬。韦阿姨年轻时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动作麻利,做事干练,如今却“无缘无故”变成这样,心里非常懊恼,心情烦躁,经常迁怒家人。之前,她也去看过医生,都怀疑是更年期综合征,医生说过了一两年就好了。可是,她的女儿却发现其症状越来越重,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特别忐忑,最近,看了我院的帕金森病义诊海报,觉得症状很像,就专门前来就诊。庞国防在检查后判断韦阿姨患上了帕金森病,于是向她及其家属解释了该病的起因和表现,并说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可以通过口服药物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尤其是我院在帕金森病的康复治疗手段是广西特有的,效果也很不错,只要坚持规范治疗和康复训练,还是可防可控的。随后,韦阿姨在门诊康复治疗室做了首次康复治疗,治疗师还专门教会她在家做训练操来改善动作的灵活度。“我们这一年多来都认为是更年期综合征,今天终于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以后还要常来医院复查和康复治疗,真心非常感谢庞主任。”临走时,韦阿姨的女儿激动地向庞国防道谢。
 

图片2:免费康复治疗


图片3:治疗师传授康复训练操

        据庞国防介绍,目前全球450多万帕金森病患者中有220多万在中国,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70岁以上的患病率达到3%-5%,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中国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肢体抖动是帕金森病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也称之为震颤,以静止性为主,病人肢体放松时会抖,活动时候反而会减轻。帕金森病人走路姿势很特殊,身体前倾、关节屈曲。早期这个现象不会那么明显,中晚期会表现比较明显,特别是晚期,病人站立时甚至可能难以保持平衡。同时,帕金森病有较强的致残性,一旦患病给本人和家庭将带来沉重的负担与痛苦,因此预防显得更重要。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