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成功开展首例早产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
2017-11-03 02:33:47
11月2日上午11点,刚出生仅11天的早产儿刘毛毛在我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保温箱中安静地睡着,睡梦中的他时不时就吧唧嘴笑一下,两只小手挥动一下。
我院儿科主任洪梅介绍,刘毛毛是个早产儿,能有现在的状态不容易。他出生时状况不理想,后经我院儿科采取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地保证了刘毛毛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目前刘毛毛的体重已经由刚出生时的1700克增长到了2000克,胃肠功能障碍也得到了改善,患儿状况逐渐稳定。

图片1:刘毛毛在保温箱中安稳地睡着
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由于中心静脉管径较粗,血流量大,高浓度高渗透压的药物能够迅速被稀释,因此,中心静脉置管能够保障患儿长期静脉输液需求,同时又能起到保护患儿的作用。“刘毛毛刚出生时一顿只能吃1毫升的奶,是远远不能满足他生长发育需要的。只能靠静脉营养支持补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卡。但是,反复穿刺他的静脉,会增加他身体的痛苦和感染的机会,静脉炎发生几率会加大。所以,我们选择中心静脉置管术,为患儿建立了一条营养输注通道,置管成功后可以一直使用到出院” ,洪梅主任介绍。

图2:护士认真细致为患儿做皮肤消毒

图片3:滕高菁护士长专注地进行PICC穿刺
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术的难度极大,这也是我院儿科首次挑战这项技术。刚出生的刘毛毛体重低,身量小,全身皮肤菲薄,静脉细如发丝,要找到血管穿刺是特别考验技术的事情。所以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经验丰富的儿科护士长滕高菁。10月24日晚上十点,滕高菁护士长从刘毛毛的右肘穿刺进针,穿刺的血管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针鞘穿刺成功后,开始盲穿进入血管。人体血管就像枝丫交错的树枝,一不小心,导管就会进入错误的血管,一切又得重新来过。为了保证穿刺顺利,过程中滕高菁凭借自己的经验不断调整刘毛毛的体位,最终小心翼翼地置入PICC导管11厘米,整个过程用时两个小时。术后经X光检查确认导管置入中心静脉,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手术宣告成功。
我院儿科主任洪梅介绍,对刘毛毛的治疗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早产儿刘毛毛出生后,经历了生理性体重下降,体重由1700克降到了1600克。如果不采取中心静脉置管术,刘毛毛要恢复到出生体重大概就需要两周时间。现在刘毛毛不仅恢复到出身体重,还成功增重300克,而且没有出现并发症,这是一件好事。
本例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新生儿护理技术跨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