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二科首次应用“经口间歇鼻饲”治疗吞咽困难获成功

2017-04-11 16:53:55

        “我现在可以自己吃饭了,觉得每一口米饭都是美味的,感谢你们带我找回了健康,回归了正常的生活。”刘女士在近日出院时拉着神经内二科护士长张琰的手高兴地说道。


图片说明:张琰护士长与刘女士亲切交流 

        原来,31岁的刘女士在年初的时候,因食欲不振、吞咽困难而到上海的大医院求医,被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便回到了南宁。由于病情没有痊愈,她仍然遗留有进食困难和声音嘶哑。进食困难也成为困扰她生活的最大问题,因为不能自主吞咽,她不得不留置胃管,每天通过胃管注入食物。胃管的一端直抵胃内,另一端穿过鼻孔固定在面颊上,严重影响了她的外形。每天,她都戴着口罩进行遮掩,对于眉清目秀的她而言,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生活状态。为了摆脱这一困扰,经人介绍,她来到了我院神经内二科继续接受康复治疗。
        入院后,主管医生、张琰护士长及康复治疗师共同对刘女士的情况进行了评估,并制订了一个独特的康复治疗方案——“经口间歇鼻饲”。治疗前,张琰向刘女士详细解释了“经口间歇鼻饲”的方法,告知她“经口间歇鼻饲”是将胃管从口腔插入食管或胃内进行管饲注食,注食完毕后即拔除胃管的技术。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还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方法。该项技术在插管的过程中能刺激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可以促进进食困难的患者恢复自主吞咽。同时,该项技术符合经口进食的生理规律,不会引起鼻腔刺激和咽喉部疼痛,也不需要长期戴胃管,不影响外观形象。刘女士听后深受鼓励,非常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一周后,效果显现,刘女士成功摆脱了胃管,可以自己进食米糊了。此后,进食的食物由米糊逐渐过渡到软米饭,再到家庭的日常餐桌食品。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康复治疗和护理,刘女士终于康复出院了。她也成为了神经内二科应用“经口间歇鼻饲”技术对进食困难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首例病人。该项技术在刘女士身上的成功应用,帮她找回的不仅是躯体上的康复,更是重拾心理上的那一份自信与快乐!
 
(神经内二科    黄小兰  黄晓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