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血管内一科成功抢救一名68岁心脏骤停患者
2017-11-08 18:57:36
11月3日上午10点30分,广西江滨医院康复大楼七楼心血管内一科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急救。一名68岁的老年男性刚到医院还没来得及就诊便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倒在了电梯口的椅子上,广西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经过20分钟的高效抢救,最终将这位大爷从死神的手中拉了回来。
突然倒地,呼之不应
医生抢救回来的正是患者高大爷。高大爷患有心脏病,是医院的常客。这次他又觉得心脏不舒服,打算到广西江滨医院心血管内一科住院。结果家属在办理入院手续的时候,高大爷坐在楼梯口的椅子上就出现了状况。路过的护士发现高大爷神情委顿、身体逐渐瘫软下去,一摸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马上大声呼喊医生进行抢救。
闻讯,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医护人员迅速聚拢过来,将大爷平躺在地上后,医护人员就地开始了抢救:其中一人立即为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其余人员携带设备为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清理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推急救药物,抢救紧张而又有序进行着。

图片1:医护人员用手机拍摄的抢救现场
除颤抢救,生命赛跑
10点40分,病人突然出现室颤。“准备除颤!”参与抢救的廖跃钧医生话音刚落,早有准备的护士迅速打开除颤仪,进行充电准备,“准备除颤!”、“除颤!”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紧张地关注着监护仪……
经过医护人员不间断地跪地心脏按压、两次除颤,病人终于恢复了自主心律。考虑到病人随时有心律失常的危险,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将高大爷轻轻地托起,放到早已准备好的抢救床上,转送到病房内,方便后续生命支持治疗。
11点20分,高大爷神志恢复,意识清楚。由于心口疼,他还冲医护人员发起了脾气,医护人员不恼反喜,因为高大爷不仅成功逃脱死神之手,心脏呼吸骤停也没有影响他的脑功能。
其实,这样的抢救每天都在医院上演,大家可能觉得这太普通了,太正常了,这就是医生应该做的。殊不知,一次成功的抢救,彰显的是医护人员过硬的业务素质、配合无间的默契、快速反应的应急能力。看似一个个简单动作的背后,都是医护人员常年累月的努力付出得来的。
保护心脏,我们在行动
心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发和猝死的高峰月份,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使人体血管收缩,易导致血液流通受阻,血管阻塞,从而诱发心血管病的发作和复发,如心肌梗死,更极端的后果可导致“猝死”。广大居民,特别是中老年朋友须积极预防。
为了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和中老年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用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按时、规范用药,并要根据气候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控制各种慢病的复发,尤其要控制好血压。
二、注意保暖: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
三、适当运动: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老人睡醒时不要急于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心血管病患者不宜晨练,运动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清晨人体血管应变力最差,是急性心梗发生的高峰时段,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身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四、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成人每人每日摄盐量宜小于6克,多食用含膳食纤维充足的食物。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冬季气候干燥,早起或晚睡前最好喝杯温开水,这样利于稀释血液,还可以预防便秘。
五、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血管病的大忌,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六、有心衰的患者,严格遵照医师的医嘱控制入量及体重,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保护心脏,我们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