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携手 扬帆起航 | 首届桂林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广西江滨医院本科班正式开班
2025-09-02 08:09:00邓镇铭 冯樱丹/文 韦光敬 吴绪勇/图
9月1日,首届桂林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广西江滨医院本科班在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正式开班。广西江滨医院副院长刘天奇,科教部主任苏华斌、副主任秦娇琴及班级辅导员、班主任出席开班仪式。
本届康复班是广西江滨医院首次承办的大学本科教学班,30名学生均来自桂林医科大学202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班。同学们已顺利完成大一、大二学年的学习,自大三起将进入广西江滨医院,进行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开班仪式上,刘天奇表示:康复治疗,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伟大学科。既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临床治疗与健康回归的桥梁,是赋予生命以尊严、赋予生活以质量的崇高事业。加强康复紧缺人才的培养,既是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 战略的号召,也是深化康复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康复医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刘天奇也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第一,要博学笃志,夯实根基。医学之路,学海无涯。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更要广泛涉猎人文、社科知识,构建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精术济世,锤炼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学苦练,精益求精,掌握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真本领、硬功夫。
第三,要厚德载物,涵养仁心。医学是仁学,康复的本质是“使之重新获得能力”,其核心是对人的关怀与尊重。希望同学们始终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学会倾听、沟通与共情,用你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温暖每一位患者。
康复班班长王家坤作为班级代表发言,他首先向医院领导以及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并倡议全班同学做到:勤学善问、精益求精;尊重包容、恪守职责;团队协作、感恩前行。他表示,在接下来一年的学习中,全体同学将以“爱医院、爱班级、爱患者”的“三爱”精神为指引,以行动传递医学温度,用青春书写康复事业新篇章。
开班当日,针灸推拿科主任卢琰琰为同学们讲授第一课《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课程内容充实,案例丰富,同学们听讲认真,纷纷表示对中国传统康复疗法产生浓厚兴趣。
为保障学生学习生活,我院改造了宿舍环境,并组织同学们参观院史馆、实训室等学习见习场所。
改造宿舍环境
参观院史馆
参观实训室
8月31日晚,班级召开首次班会,确定班干部名单,并开展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
本届康复班班主任由广西江滨医院物理治疗科骨与关节康复组组长邓镇铭担任。邓镇铭系桂林医科大学201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2016年在广西江滨医院实习,2017年留院任职至今。他在发言中表示,将全力配合桂林医科大学与广西江滨医院,扎实做好培养学生的工作,不辜负院校领导的信任。
在教学设计中,邓镇铭提出多种教学方案教改设想,我院科教部与各教研室多次讨论,结合医院康复特色,除了定期安排临床教学查房、康复评价会以外,还设计紧密衔接临床与理论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直接接触先进康复设备,如下肢机器人、虚拟现实情景(VR)、ISOMED2000等速肌力评估训练系统、PRO-KIN254平衡评估训练系统、天轨系统、卡伦系统等,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的革命性突破。临床实践时长由传统8个月延长至14个月,增幅40%,显著提升毕业生核心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班级辅导员、科教部冯樱丹老师在班会上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并强调了安全与学生管理相关事项。
本项目通过打破医院与高校的物理与制度壁垒,构建“临床问题驱动—理论深度学习—实践验证优化”的闭环培养模式,不仅缩短康复人才成长周期,也为中国康复教育提供可复制的“院校融合”新模式,助力全民健康覆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