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治疗的误区

2013-12-26 15:25:50

常见病治疗的误区

1血糖降得愈低越好

   糖尿病人很多,但是因为糖尿病一般知识的偏面宣传,是许多的病人认为,血糖降得愈低越好。曾经有一位刚退休的教师患有糖尿病一年,开始血糖降到8-9mmol/l,感觉不是很满意,认为没有完全正常。到处求医,最后一位医生给他用了几种很好的降糖药,血糖到了2mmol/l,于是对邻居们炫耀,医生开了多么贵重的药物把自己的血糖降到这麽低,但是他却在2天后昏迷,入院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低血糖脑病!。

   高血糖的治疗,现在已经不是以降低为主,而是称做管理、控制血糖,要安全降糖。突然升高血糖的危险是糖尿病糖症酸中毒,其出现速度大多很慢,但是突然的低血糖却是很快出现意识障碍、昏迷、肢体无力或抽搐,如果抢救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

2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血压的控制也要讲究适度,不能说测量血压高就必须降压。特别是脑血管病人的急性发作期,原来血压不高的病人这是因为脑缺血的原因血压待偿性增高,如果血压不超180/110mmhg现在不主张应用降压药物,因为降压治疗会是脑供血减少,是哽塞面积增大。

   夜里的人体血压会较低,因此应用降压药物不要在晚上睡眠之前服药,除非睡前特别高。否则夜里血液流速慢、血压更低,可以导致脑血栓的出现。

   曾经遇到一例病人血压230/160mmhg,病人烦躁不安面红、胸闷、憋闷,当时的医生认为高血压脑病,速与甘露醇快速静点,因为病人是本院职工家属,要我会诊,发现病人以憋闷为主,查勘咽喉,发现咽颚部极度充血水肿,呼吸困难,病人平时血压200-240/140-170mmhg,考虑上呼吸道阻塞,撤掉甘露醇,应用抗生素静点,应用抗生素雾化吸入,病人在两小时后症状缓解。通过这里病人可以看出,处理病情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能“一刀切”,“本本主义“,否则会出事情的。

3颈部不适就是颈椎病

   这几年看到很多的颈项不适的病人,如果是在外面做过检查和治疗过,那么几乎都是按照颈椎病检查和治疗的。有的病人30几岁,有的病人20几岁,难道都是颈椎病,骨质增生这麽早就发生了?现在营养这么好了还都缺钙?摸膜脖子,发现颈项部位肌肉肿胀、淋巴结肿大、咽喉充血等,典型的软组织的炎症造成,经过中医药治疗加抗生素静点,病情很快痊愈。

4情绪不好就是精神病或心理障碍

   很多人出现烦躁不安,情绪低弱,到精神心理科看看,基本都是抑郁症焦虑症,病人戴上这顶帽子,就开始胡思乱想,觉得自己是精神病,有的开始翻书,查勘精神病方面的知识,但是精神心理方面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病人越看越觉得自己的精神症状越多,于是乎精神压力越大,疾病越来越重,加上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造成更多的不适,病情缠绵难愈。

   实际上,抑郁和焦虑等等,许多人都有过体验,但是医生不应该说的太重,给病人背上心理负担,特别是学生患者。心理负担越重,越难治愈。再说,抑郁和焦虑都是些症状,不是原发病,其引起的原因往往是一些小的常见疾病,只要治疗病因,病因,和适当地心理安慰,病人会很快好转,有时不一定非要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许多的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大,用上后不易撤离。

5脑血管病就要"冲血管"

   许多的老年人因为惧怕患上脑中风,因此,每年都要“冲血管”,用药无非就是脉络宁血栓通之类中药针剂。实际上,每个人患中风的病因并非一样,有的是血脂较高,有的是纤溶蛋白原增高,有的是血液浓缩等等,不一而定,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制定预防措施,不一定要“冲血管”。

6手或脚麻木无力就是中风

    有的人出现上肢麻木,就怀疑是脑中风的先兆,就作CT或住院治疗。而很多的情况是颈椎病压迫神经造成上肢或下肢的麻木,需要神经科医生仔细检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