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年 | 科学减重,你吃对了吗?

2025-06-11 15:43:55曾海涓 蓝艳

体重管理关乎健康,但是许多人将减肥等同于忍饥挨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科学减重需要营养全面均衡,而非单纯减少食量。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首次将地域饮食文化融入减重方案,让健康饮食既科学又“接地气”。

广西江滨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为你解读指南要点,和你分享如何科学减重。

觅知网/图

膳食结构:多样化摄入的“彩虹原则”

指南建议每日摄入食物12种以上,每周达到25种,包括全谷物、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乳制品等。具体可参考“餐盘法则”:1/2餐盘为非淀粉类蔬菜、1/4为全谷物主食、1/4为优质蛋白质。

例如,东北地区的铁锅炖鱼+菜包饭组合,既保留了地方特色,又符合低脂肪高蛋白质原则。

觅知网/图

控糖减盐:隐形添加的“侦察战”

我国居民日均糖摄入量约为30克,超过指南建议25克的上限。这些糖分主要隐藏在奶茶、饮料、酱料、加工食品中。一罐330mi可乐含糖约35克,相当于8块方糖;一份红烧肉的糖含量约15~20克。

减盐同样重要,盐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克(约一个啤酒瓶盖),注意酱油、味精等“隐形盐”的摄入。实践中的减盐技巧包括:使用香料代替部分盐、餐桌上不另外加盐,选择低钠盐等。


蛋白质选择:减脂期的“肌肉守护者”

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量、提高饱腹感。

指南推荐每日摄入鱼虾、瘦肉、豆制品等低脂蛋白,如去皮鸡胸脯肉每100克约含23克蛋白质、2克脂肪,水煮虾每100克约含19克蛋白质、1克脂肪。

素食者可选择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每100克约含8克蛋白质,纳豆每100克约含18克蛋白质。蛋白质应均匀分配至各餐,每餐20~30克最利于肌肉合成。


烹饪方式:热量控制的“隐形把手”

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烹饪方式导致热量差异达数倍。

推荐采用蒸、煮、炖、凉拌等低脂方式,如清蒸鱼的热量仅为红烧鱼的一半。

特别要避免“吸油型”烹饪:地三鲜经油炸后吸油率可达15%,热量增加200千卡以上;改用少油煸炒可减少80%用油量。

家庭实用技巧包括:使用不粘锅、喷油壶控制用油、先焯水后炒减少吸油等。


地域化实践:舌尖上的“健康中国”

指南创新性地提供了六大地区四季食谱:华南地区冬瓜海带汤每份仅50千卡;华东地区春笋炒肉片采用高纤维春笋;

西北地区改良臊子面(全麦面+瘦肉臊子)搭配凉拌黄瓜。这些方案证明,健康饮食不必千篇一律,完全可以兼顾地方口味与营养需求。

在日常实践中可根据喜好、口味、习惯等逐步调整家庭食谱,如白米饭改为杂粮饭(每次混入三分之一杂粮),

用空气炸锅代替油炸制作少油版家常菜等。